就先存下來 日後再慢慢看吧

================================

作者 yopoyopo (胱陰的錮弒) PTT 看板 AAAAAAAA
標題 [中時] 三少四壯集-有空小姐
時間 Sun May 24 09:41:00 2009
───────────────────────────────────────

三少四壯集-有空小姐
2009-05-24 中國時報 王文華

 我常以為忙碌與成就成正比,快樂的人一定要攻城掠地。但「有空小姐」讓我看到
:只要能收復時間的失土,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她們都是我的女性朋友,我想為她們寫一個專輯。

 我們常問別人「你過得好不好」,但很少能從答案中做出明確的結論。

 我的第一位女朋友讓我學到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看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就看他有
沒有空。

 如果你約他時他總是沒空,而且是真的沒空,那他過得不會太好。如果他永遠隨傳
隨到,那他的快樂指數應該很高。

 越快樂的人,越好約。

 「有空小姐」永遠有空。每次約她,不管是一周前,或一小時前。不管用電話,或
簡訊,她總是立刻回覆:「沒問題」、「好極了」、「約幾點?」

什麼?」如果人、時間、或食物不對,友情也跟著倒楣。

 你也許會覺得「有空小姐」很閒,但她是日理萬機的總經理。更厲害的是,她無役
不與,對任何朋友都來者不拒。所以當我臨時約她,她若已經跟別人約好了,她會邀我加
入。也就是說,當我想見到她時,她永遠會讓我見到。

 有空小姐讓我看到「過得好」的特徵。他們很自在。在任何時空、情境、團體中,
都能做自己。於是她可以跟任何人吃飯,沒有太多的原則和禁忌。你約她打麻將,她會來
。她不會打,但樂意坐在客廳玩Wii。

 過得好的人常流動。她漫遊,但不致於奔波。她可以在任何時空做該做的事,沒有
趕不及或走不開的道理。只要有上網的手機,她隨時可以去八里或巴黎。

 過得好的人有彈性。自己或朋友,都是可以調整或融合的人。於是她可以做任何排
列組合,不用把時間過度分割。你約她吃素食,她已經在吃火鍋,於是她邀你去吃素食火
鍋,而你也樂意接受。

 過得好的人,永遠都能接手機。

 我過得不好,但所幸有過得好的朋友。我常有未接電話,但真正未接到的,可能是
我的心。我常以為忙碌與成就成正比,快樂的人一定要攻城掠地。但「有空小姐」讓我看
到:只要能收復時間的失土,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03.64.138.253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誇張! 台北公館居然有片原始森林

(2009/05/22 15:55)

記者陳志東/台北報導˙攝影

如果你喜歡用Google地圖研究家鄉,從衛星空照圖看台北市,你就會發現台北市內除了士林、北投、南港、內湖、文山等等區域還留有原始森林外,其他密密麻麻都是房子;整個台北市中心僅存的大片綠地,只有大安森林公園、228公園、植物園等等;然而,如果你夠細心,就會發現還有一個神祕寶庫,那就是公館。

公館這地方真的太神奇了!公館商圈、水源快速道路、羅斯福路、基隆路與台大校園,很多台北縣市民眾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這裡,卻很少有人會發現這個車水馬龍的區域裡有片森林;但當你從Google地圖的衛星空照圖來看,就會發現夾在水源快速道路、師大路、福和橋、永福橋與汀洲路等路段之中,也就是自來水園區、寶藏巖、兒童交通博物館、新店溪河濱公園區域裡的這一大塊,就是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綠地。

↓圖:台北市中心公館地區,很神奇的留有一大片的森林與綠地。


從兒童交通博物館大門走進去後,你更會嚇一跳,很難相信你人就在台北市的市中心裡。因為這裡不只是一片綠地,而是一座森林。整個森林裡樹木多到無法計算,樹木種類也多到數不清,光是兒童交通博物館內,總計就有楓香、榕樹、垂榕、樺樹、苦楝、羅漢松、茄冬、莿桐、樟樹、鳳凰木、相思、櫻花、台灣欒樹、苦楝…等等數十種。

↓圖:成列的老樹圍牆外,就是車水馬龍的師大路與水源快速道路。


更誇張的是,根據台北鳥會調查,目前當地至少有25種鳥類出沒,像是貓頭鷹領角鴞、珠頸斑鳩、野鴿、紅嘴黑鵯、白頭翁、樹鵲、紅尾伯勞、綠繡眼、五色鳥、家八哥、小白鷺、黑枕藍鶲、小彎嘴…等,甚至還有大冠鷲,以及保育類的長吻白臘蟬,還有貢德氏赤蛙等多種蛙類與昆蟲,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

↓圖:樹上的果實,吸引了眾多鳥類,而短短3公尺外就是車水馬龍的快速道路。


其中一條由竹林枯葉鋪陳與高大樹木匯集而成的綠色隧道,更是內行人眼中的美景,因為儘管大安森林公園、植物園等綠地面積都比這裡大,但大多很人工,只有這裡是台北市中心內少數最接近原始的森林,是台北市內最具有鄉村味與接近原始生態的地區。

↓圖:這裡幾乎可說是台北市內僅存的鄉村景觀綠地。但可惜即將消失。


想去看看嗎?很抱歉!這個地方,你恐怕從此之後再也看不到。因為台北市長郝龍斌已經計畫要把這些樹木與鄉村美景移除,準備在這些綠色草地上鋪上水泥,建設一個可以方便台北市民騎單車、更加人工水泥但卻可以展現政績的「公館水岸新世界」與「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而急著求表現的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也在尚未依「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完成樹木調查與遷移計畫之前,就迫不及待在5月20日總統就職紀念日當天舉辦動工儀式。

↓圖:要了表現郝市長看,都發局已經迫不及待砍樹。


台北市政府的計畫,是要把原本給沒有選票的兒童使用的兒童交通博物館拆除,然後改建成「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並計畫移除152棵原本長得茂密健康的各種樹木,改種近年來大流行的油桐樹,接著再以水泥鋪設象徵客家人的梯田與茶園,以人工斜坡方式建造空中平台與自行車道,藉此串連到新店溪畔形成一個自行車路網,變成「公館水岸新世界」。

建設台北市沒有不對,但讓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質疑的是,明明可以保存而且健康、且已有鳥類與昆蟲定居的完美生態樹木,為何要因為想把桐花移過來,就要將其移除?因為樹木一旦被遷移,存活率就會大幅降低,而且原本形成的天然鄉村美景與生態也會從此消失。客家人不是只有油桐花,園區裡許多原有樹木也都與客家生活歷史有關,為什麼一定要追求桐花流行反而失去原有特色?

↓圖:這一批批健康樹木,都即將被移除。


建設台北市沒有不對,但讓居民反彈的是,為什麼只是為了要有單車道,就要大興土木動用水泥,並把許多老樹移除,而且規劃中的單車道出入口是在螢橋國中校門口,會嚴重影響學童上下學安全。而且為何同樣都是兩輪,郝市長卻只重視單車、而不重視輪椅,不順便把學童、老人、無障礙等便利安全的因素考量進去。

↓圖:匯集了眾多鳥類與昆蟲的樹木,即將成為台北市長政績下的犧牲品。


居民不懂的是,建設台北市沒有不對,但為什麼要建設就一定只是想到硬體,卻未見更棒的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軟體計劃?建設台北市沒有不對,只是很遺憾的,在原本公館地區裡的這片森林,從此以後,我們可能看不到了,未來看到的,會是非常人工美的水泥。因為市政府對於自然步道協會等等環保單位的陳情不太理睬,對居民的疑慮不太理會,都市發展局只急著要完成郝市長連任之路的水泥政績。

相關搶救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樹木等相關議題,可逕洽居民部落格網址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hakkapark
;自然步道協會網址:http://naturet.ngo.org.tw/http://blog.xuite.net/naturet/ngo

=======================================================
競選連任的時刻到來
於是紅樹林要準備受苦 白鷺鷥可以飛 那彈塗魚要怎麼跳走?
當初硬要蓋的貓纜現在又是什麼樣子?
藍的綠的都一樣吧
拆古蹟、毀自然、然後......也許以後還該慶幸....還有機會講然後。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人網頁看到的
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lipo1/661.shtml
【國際專版‧趣味新聞】

美國錢 你知道多少?

 

 

 

說明:

掌管財政部的人,決定紙幣上的人物。至於硬幣上的人物肖像,則是由美國國會決定。讓我們認識一下有哪些重要人物能被印鑄在美國錢幣上!

硬幣:有別於紙幣,雖然美國的硬幣以「分」(cent)為單位,但是,還是有其他的稱呼,你知道嗎?

1分(1cent, penny):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第16任總統(1861~1865)

5分(5cents, nickel):湯瑪斯.傑佛遜,美國第3任總統(1801~1809)

10分(10cents, dime):富蘭克林.羅斯福,美國第32任總統(1933~1945)

25分(25cents, quarter):喬治.華盛頓,美國國父(1789~1797)

50分(50cents, half-dollar):約翰.甘迺迪,美國第35任總統(1961~1963)

1元(1dollar, silver):蘇珊.安東尼,19世紀的女權領導人。

紙幣:

1元:喬治.華盛頓

2元:湯瑪斯.傑佛遜

5元:亞伯拉罕.林肯

10元:亞歷山大.漢彌爾頓,美國1一任財政部長(1789~1795)

20元:安德魯.傑克森,美國第7任總統(1829~1837)

50元:尤里西斯.葛蘭特,美國第18任總統(1869~1877)

100元:班.富蘭克林,發明家,印刷家,愛國者。

500元:威廉.麥金利,美國第25任總統(1897~1901)。

以下這個幣值只有銀行在使用。從1945年以後,500美元幣值以上的紙幣便不再發行。

1千元:葛洛夫.克里夫蘭,美國第22任、第24任總統(1885~1889及1893~1897)。

5千元:詹姆士.麥迪遜,美國第4任總統(1861~1864)

1萬元:賽門.卻斯,美國財政部長(1861~1864)

10萬元:伍卓爾.威爾遜,美國第28任總統(1913~1921)。

       

原文:

Most of the people pictured on bills now in circulation are former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exceptions are Ben Franklin($100 bill), Alexander Hamilton($10 bill)and Salmon P. Chase($10,000 bill.)

"We don't really know why anyone is there," said Claudia Dickens of the U.S. 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 which prints paper money. "When we were a country just getting started with a lot of people who didn't speak English, it was thought that pictures of prominent statesman would help people recognize the bills."

Recognition doesn't matter so much now and that's a good thing. Would you recognize Salmon P. Chase?

Coins, on the other hand, have been used to honor specific people. For example, Congress voted to put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on the half-dollar in 1964, after he was assassinated in November 1963.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ney, the "tails" side of the coin, is interesting too.

The reverse of the Lincoln penny is the Lincoln Memorial. That makes sense. But the George Washington quarter has recently been used to commemorate the individual states in the order they joined the United States.

The Jefferson nickel has a picture of Jefferson's home at Monticello, Virginia. Now Congress is considering changing that to commemorate the 300th anniversary of the Louisiana Purchase (the purchase of 828,000 square miles from France that doubled the siz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

(2003 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

      

【網海深深】上網認識美國印鈔局

網址: http://www.usmint.gov/kids/

在大略知道美國硬幣及紙幣上的人物之後,你可以上美國印鈔局的網站玩遊戲喔!而老師們也可以利用這個網站,教小朋友認識相關的知識。至於錢幣的觀念,裡頭的camp coin單元,也可以讓你獲益匪淺。


 

 

( 2003.03.14 )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其實是換到隔壁房間
隔壁的房客搬走了
久垂涎其有小陽台的房間的我
迅速的跟房東詢問房價跟講出想搬進去的意願
原本是想說隔壁坪數較小 一定會西曬 夏天會熱到爆 且有熱水器放在陽台 所以房價會低一點
但也許是我太早把底牌給揭出
所以房東沒有給我比較便宜的房價
所以心中偶爾會出現很負面的想法
嘖嘖


不過今天開始把東西搬過去
發現以前大學論文實在是不得不丟了
所以只好打個書單把我丟的論文給記下來
話說 還發現了以前無緣內政部長威寶電信受害者廖風德的著作 原來念歷史的人還是有很多當政客的

我還看到一句話


一句話
我有一句話
作詞:李岩修 作曲:徐嘉良

我有一句話 放置心肝底
一直無機會講詳細 腳底一雙鞋
雖然辛苦很多 只有你陪阮行到底
看到心愛的 惦惦無講話
無計較甚貨甲阮陪 時間漸漸過
青春無情消退 鬢邊的頭髮變白
我有一句話 心內話 愛阮你甘隴袂後悔
跟阮的日子 辛苦總是卡多
阮猶原 在等待好機會 我有一句話
心內話 我愛你一定愛到底
惦阮的身邊 無論好過壞過 我的心  乎你一個 啦

還是洪七公只有三個字的一句話呢?

不是啦

是李登輝講過的
臺灣必須是台灣人的,這是基本的概念(1995)

看到這句話我會想到門羅宣言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台灣 當然是台灣島人的台灣,請別人別來干擾我們了吧

希望天佑台灣
天佑每個認同台灣、天佑每個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人、天佑愛台灣的人、天佑台灣的朋友、天佑台灣人的朋友。

就風調雨順、糧食充足、每個人都有工作、每個人都餓不死、努力、有才華的人都能脫穎而出
壞人都很笨、好人超奸詐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作者是PTT的timayta
老實說我還是不清楚醫學領域跟醫學訓練
但我心裡上不愛鑽法律漏洞的人
我不想給到波蘭讀醫學系的醫生看病

================================================================
作者: timayta (foolman@birdnest)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論卦] 關於波蘭醫生的二三事
時間: Sat Feb 28 13:59:29 2009


我是醫生, 嚴格來說, 我是剛剛過橋的醫生. 所謂的過橋, 就是在台灣讀書,
讀完醫學系, 完成專科訓練, 升到主治醫生那一級的意思. 而且因為我這一科
的屬性, 所以我拿的是三張牌, 分別是內科專科, 胸腔專科, 和重症專科三張
, 而且我能很大聲的說, 這三張都是流血流汗, 紮紮實實拼考試拼出來的.

你問我現在是不是飛黃騰達呢?

我現在的身分是某間教學醫院的一般醫學科主治醫生, 負責的是 "醫學教育改革".
拿了三張學有專精的專科醫師牌, 卻沒有相對應的專科主治醫生的缺, 要不是醫
策會的大老強力運作要台灣醫學教育改革, 我現在應該是淪落到診所去看病.

那麼我比現在的醫學生高幾屆呢?

台灣醫學教育七年, 我走內科-胸腔-重症的專科訓練(共六年), 我比今年進去考
試剛考過準備讀醫學系的醫學生高 13 年, 當兵的話再加兩年, 一共 15 年.
我早現在的醫學生 15 年出來, 卻沒有相對應的主治醫生缺, 那麼你覺得現在的
台灣醫療環境是如何? 剛剛進入醫學系的, 剛剛家中放鞭炮的醫學生們, 你們要
不要好好審思一下? 這一條路, 是不是真的那麼值得走?

以上沒有八卦, 但是我在說的卻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 "學歷通膨".

華人世界中, 老是以為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卻不知道事實上學歷也會通膨
的. 所謂的通膨, 就是你拿一樣的錢, 卻只能買比以前更少的的東西, 換句話說
, 過多的通貨, 卻沒有相對應的產出, 因此就會出現這種問題. 我們上兩代的大
老, 例如莖葉穿/賴玩皮那個時代的, 可能只要寫個不入流的中文病例報告, 就是
講師-教授一路升, 我們上一代的大老可能只要讀個簡易的臨床博士, 四五年畢業
, 就直接進醫學院當助理教授, 教授等等. 而現在這個時代, 你要讀博班, 你要
寫論文, 發 SCI original (病例報告還嫌太差), 只是為了留在醫學中心混一口
飯吃. 想說留下來的, 真是抱歉, 下一次的醫院評鑑, 你要教學, 你要服務,
你要研究, 樣樣都要來, 為了什麼? 只是為了留在醫學中心混一口飯吃.

可是, 醫生算辛苦嗎? 是的, 醫生算辛苦, 但是 "不爽不要做" 啊. 怎麼一堆人
還是口嫌體正直地兩腳開開, 隨著院方, 醫策會, 健保局, 衛生署搖來搖去?
原因無他, 因為學歷通膨的事情, 在其他行業不會更少, 甚至我要這樣說, 在目
前為止, 其它行業學歷通膨的情形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社會上作事, 本來就是為了賺錢, 賺錢養飽了自己, 才想說提高自己的社會地
位, 進一步滿足自己更高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過去, 讀書就是一條捷徑, 也
是社會階級流動的主要方式, 不然, 你以為 2630/2185 是怎要爬上去搞到總統
的?

醫生不過是個行業, 老師/公務員/律師也都是個行業, 這些行業的入門門檻, 相
較於其他的行業, 要求要學歷, 而且過去的薪水和社會地位都不錯, 甚至, 某個
程度上, 她們掌握了一些資源, 甚至是某種形式的定價權, 可以宰制某些非我族
類的命運走向, 所以, 讓這行業裡面的人, 有某種錯覺, 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自己
是特殊階級的感覺.

可是台灣畢竟是小國, 小國不可能永遠地發展下去, 圈子就是那麼小, 到某個程
度, 要進入這個特殊階級難度加高了, 而這個圈子裡面也發現到自己的地位岌岌
可危, 也開始利用自己掌握的一些資源, 利用定價權定價, 來窄制即將進入的我
族/非我族. 一旦階級流動開始趨緩, 朋黨和世襲的情形就開始出現.

偏偏這時候, 台灣這個小國的經濟發展開始出現問題. 台灣這個小島沒有資源,
只是靠著美蘇中大國因為冷戰的關係而得到國際熱錢的進駐, 讓這小島繁榮了數
十年, 現在旁邊的大國已經開放, 台灣的地位開始邊緣化, 經濟下坡外加少子化
, 更窒息了原本已經喘不過來的經濟, 所以全面性的階級流動停滯.

最先出現的是公務員停止 18%, 減招. 1995~1997 年發生後持續至今.
第二出現的師院的畢業生找不到國小工作, 1997~2000 年發生後持續至今.
第三出現的是師範大學的畢業生找不到國中高中的工作, 2000~2003年發生後持續至今.
第四出現的是法律系大開造成的法律人起薪大降, 2000~2003年發生後持續至今.
第五出現的就是金融風暴後電子科系碩博士找不到工作, 2008 年發生後持續至今.

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再再都告訴我們, 台灣的經濟活動停滯通縮, 學歷通膨
的情形在各行各業都出現.

以前, 醫界大老們還能讓自己的孩子走她們想走的路, 因為台灣處處是機會. 可是
自從中國崛起, 台灣的留學生拿不到獎學金, 或是自己小孩子讀完台灣的大學後,
發現找不到工作, 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 利用此捷徑的總人數已經高達一年 400~500
人, 相當於台灣醫學生養成教育總人數的 30~40%, 仲介費用高達數十億, 出現
一個可觀的供需市場, 甚至還開發到羅馬尼亞, 義大利, 捷克等等, 標榜台生專班,
輔導台生回台考照, 強調四年畢業, 絕不當人, 可加錢補修學分等等,

以前菲律賓讀醫的一年不過 20~30 個, 漏洞一被發現, 馬上就用學歷認證堵死了.
為何波蘭醫學系五六年前就被發現, 卻堵不死, 原因無他, 如果不是醫界大老/醫界
前輩自己的私心, 怎麼會如此? 每個都在盤算, 沒關係, 等我的小孩子回來後,
再堵起來, 於是乎, 每年總是會有大老送自己小孩子出去, 一年復一年, 永遠都有
大老和他的小孩子在當波蘭學生. 因為階級流動停滯, 而大老們的既得利益需要世襲.

當然, 肉必自腐而後蟲生, 健保局/衛生當局/政府的態度, 從以前到現在就是要走
"公醫制度", 只是已經投資下去的醫學生/醫生不願意面對和相信, 台灣的醫學教
育總人數已經不能再增加了, 如果要讓健保不垮, 台灣醫療不惡化, 那麼勢必得出
現醫療代工的情形.

每年都在叫藥價黑洞, 事實上, 健保最大的支出項目, 是醫生/護理人員/醫療相關
人員的人事費用, 換句話說, 4200 億的健保總額裡面, 有將近 2000 億是這些人的
薪水. 經營的人都知道, 人事費用是最好砍的, 責任制, 無薪假, 教育訓練, 延長
訓練週期都是方法之一, 但是一旦連這種方法都榨不出汁,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地
製造醫生/醫護人員, 讓這些人自己去議價, 來達成降價的情形.

所以, 波蘭醫學生的問題不會解決, 就算全台灣七個年級的醫學生聯合上街頭, 也
不會解決, 就算是全部地台籍住院醫生和全部的年輕主治醫生聯合上街頭, 也不會
解決. 更何況, 我們還有大陸接近 40000 個台籍醫學生在對岸等著虎視眈眈等著
回來.

因為身分不一樣, 我常常去台北某署過夜作夢, 得到的夢境大略就是這樣. 很悲哀
, 但是, 別忘了, 自己是醫學相關人員才會覺得悲哀, 已經飽受學歷通膨的台灣民
眾, 難道就不悲哀嗎?

要怪, 就怪自己生不逢時吧.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說他在北大講經濟學
口音很重
================================================================
林毅夫叛逃30年 法界前輩:違法通緝
林毅夫(右)在軍中獲十大傑出青年獎,時任參謀總長賴名湯(左二)頒獎。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姜炫煥攝
下個月十六日,是世界銀行副總裁林毅夫「叛逃」屆滿卅年。前台北地方法院院長胡致中投書給國民黨立委張顯耀,批國防部九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對林毅夫發布通緝令,是「違法通緝」,嚴重斲傷台灣民主法治招牌。

 

胡致中說,國防部應在維護法治及保障人權之前,面對現實,在法言法,撤銷對林毅夫的通緝。

張顯耀表示,前天傍晚,他已將胡致中的信交給國防部長陳肇敏;陳肇敏說,他非常重視胡的

身為世銀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的林毅夫。
中新社
看法,國防部會「審慎研究」。

林毅夫本名林正義,民國六十八年擔任金門防衛司令部馬山連連長時,利用助浮工具游到對岸,到大陸後改名為林毅夫。九十一年五月,政府基於人道考量,一度同意讓林毅夫返台奔父喪,但最後並未成行;國防部同年十一月對他發布通緝令。

今年清明節,林毅夫再度表達返鄉祭拜的心願。

張顯耀說,幾天前胡致中以「國防部不銷林毅夫通緝,重傷民主法治招牌」為題投書給他,胡致中另親筆寫一封短箋說:「我與林毅夫及其家人素不相識,基於人權與法治,寫了這篇文章。」

胡致中指出,林毅夫犯敵前逃亡罪,在逃亡時即完成犯罪,追訴權時效應自六十八年五月十六日犯罪成立時起算,至民國八十八年五月十六日,屆滿廿年,犯罪行為追訴權消滅。

胡致中指出,國防部因為林毅夫敵前逃亡,事關民心士氣,當時並未發布通緝,以「失蹤」結案,直至九十一年五月,林毅夫要返台奔喪,國防部才對林毅夫「補發」通緝令,顯然是誤解法律、違法通緝,有違「法律之內,人人自由」。

胡致中指出,林毅夫的追訴權時效已完成,刑罰請求權就消滅。

【2009/05/01 聯合報】

\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這樣講很酸
但是這比一些假假的故作溫馨天命輪迴小故事要來的真實感人多了



延伸閱讀

http://camerabox.twbbs.org/blog/316
一個一出生就身體癱瘓的兒子Rick,
有一天問爸爸:「爸爸你和我一起去跑馬拉松,好嗎?」
爸爸說好。
第二次,他又問爸爸:「爸爸你和我一起去跑馬拉松,好嗎?」
爸爸又說好。
有一天,他問爸爸:「爸爸和我一起去參加鐵人競賽,好嗎?」
事實上鐵人競賽是最困難的比賽,必須游泳4公里 、腳踏車180公里、跑步42公里。
爸爸說好,我們去參加。
於是他的老爸除了白天要上班之外,
每天晚上開始很努力的鍛鍊身體,
最後帶著他跑鐵人三項。
......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chinese.wsj.com/big5/markets.asp
華爾街日報

偶然看到的網站 在右邊那邊有視頻(網路影片)可以看
如果標題有括弧標說有中文字幕   
就會有英文字幕與中文字幕的切換標籤在螢幕右上角出現
練練聽力還蠻好用的啦
而且時間很短

然後右下方有雙語閱讀文章


閱讀時間對我來說超過一分鐘
我不喜歡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blog.udn.com/jadechen123/135527

西蒙波娃的愛情
2005/12/27 17:19:07 瀏覽2990|回應4|推薦38

沙特是我的初戀,他是第一個吻我的男人,他溫暖而熱情,只有在床上不是如此,我們的性生活並不協調,剛開始那十年還好,後來便自然熄火了。

女權先驅西蒙波娃是跟誰說這些話?她的美國男友艾爾葛恩。她在信中告訴他,沙特對性生活沒有興趣,而遇見艾爾葛恩使她對肉體重燃激情,他改變了她的生活,使她度起「第二春」,連卡繆都稱讚她「變年輕了」。波娃在一封封情書中大膽而私密地向情人透露情欲的渴望,並自稱是艾爾葛恩永遠的妻子。

當年,波娃為什麼不離開沙特投入艾爾葛恩的懷抱?按照波娃的說法,沙特是一個可憐而孤獨的人,「沙特需要我」,她對情人解釋,並且希望對方理解,她不是因為事業榮譽或金錢等因素而留在巴黎,不去與他長相廝守。

我可以想像艾爾葛恩收到信是如何沮喪。他曾問她,妳對我的愛是否超越一切,「妳會不會為我死?」他一個人在芝加哥的波蘭酒吧及賭場消磨時光,可能在喝醉酒後逼問她。波娃回答,「我非常非常地愛你,但我不會為你死。」

艾爾葛恩有可能為波娃死,他幾年後曾自殺未遂,他的憂鬱症和自毀傾向使他的寫作生活進度緩慢。那時他已對分隔於大西洋兩地的愛情不抱希望。他不會說法語,經濟情況不穩定,在與波娃陷入愛戀後,雖然寫了一本後來改編成電影的暢銷小說《金臂人》(由法蘭克辛納屈演出),好萊塢電影製片還付了大把鈔票請他到加州去編劇,但此事搞得不歡而散,艾爾葛恩是一個愛喝酒及好賭博的人,一夕可以花去剛領到的版稅。

他去過巴黎,那個在情人筆下的夢幻之城。沙特巨大的身影揮之不去,而他雖然也是作家,但並不習慣拉丁區的文人生活,比較喜歡在二流酒吧鬼混或者去看拳擊和賽馬,如果他是浪子,那波娃是文人貴婦啊,更多的是維多利亞氣息。他沒錢也沒法留在巴黎。

而西蒙波娃也不會離開巴黎,即便她如此愛她的芝加哥男子。她當時想,她再也無法愛別人了。她想錯了,幾年後,她又愛上沙特的學生。但沒人懷疑她對艾爾葛恩的愛,只是,只是她為什麼不能為了愛離開巴黎?

看來,艾爾葛恩無法提供寬裕的物質生活,也不能改善她的安全感,而波娃視沙特為精神導師,她的精神生活圍繞著沙特,一切以沙特為重心,是她依賴沙特,而不是沙特需要她。

西蒙波娃在一九四七年一月拜訪美國,她抵達紐約後,被冠以「最美麗的存在主義者」之名,受到美國媒體的歡迎,藝文人物古根漢夫人知道她會前往芝加哥,請她一定要去見艾爾葛恩。波娃在那個城市待了三天,艾爾葛恩便是她的地陪,波娃離開芝加哥前,他在機場吻了她,那時她便愛上他了,後來她在給他的信中回憶:你一定也發現了。

波娃在她後來出版的美國日記裡記載了這個人。她說,人們常提到他,說他情緒不穩、神經質,我很高興自己是唯一暸解他的人,他有時的確粗魯,但那只是他的自我防禦而已。波娃則是一個自得其樂,有「愉悅天才」的女人。

波娃以簡潔及充滿情意的英文寫信,因手寫字跡有時不夠清晰,一些用字可能連艾爾葛恩都會錯意,譬如原稿beloved常被人讀成blond,但是就像波娃說的,「我的英文雖不夠好,但已好到足以讓你明白我對你永遠的愛。」

西蒙波娃當年雖未為了這段轟轟烈烈的愛放棄存在主義和巴黎,但她一生最愛的人仍是艾爾葛恩,下葬時都還戴著當年他送給她的定情戒指。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人的城市》/(7)西蒙波娃與自由的情人(2003/08/20 00:51)

文/鍾文音


愛情遠非一種異化的源頭,它是婦女解放和自由的條件。女人自知受到她所鍾愛的男人欣賞後,應當敢於獨身自立,執著追求自己的慾望。《西蒙波娃傳》
我們之間的愛情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愛情,但我們也可以有一些偶然的情遇。 西蒙波娃《年齡的力量》
你就像我的人格的堅實可靠的依托。唯一能成功的就是我們之間都能達到完善和諧的境地,這就是我們的關係。 沙特〈致海狸的書信〉
當我展現這段我覺得十分真實且近在咫尺的往事時,我不由有些傷感。這可不容易啊,我太愛你了。你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波娃致納爾遜.艾格林的信)

西蒙波娃是在二十一歲那一年的十月考取教師資格,離開父母並和沙特結識而進入熱戀,從此之後,她的一生和沙特結為同盟,除了沙特,她還有兩段非常鮮明的情人史,一是在波娃三十九歲訪美時認識了同是作家的美國情人納爾遜.艾格林(Nelson Algren),兩人在波娃四十二歲時戀情結束。另外一段是在波娃四十四歲時遇到小她十七歲的年輕新聞記者克勞戴.朗茲曼(Claude Lanzmann),並和朗茲曼破天荒同居,這段戀情結束於西蒙波娃五十歲。這段戀情波娃提的不多,但從其當時拍的照片來看,我卻看到波娃在當時最美,最刻意打扮的時候,整個人很柔媚。
之後波娃未再傳出戀情,她逝世於七十八歲,長達二十八年的光陰中有沙特有女伴,有乾女兒等環繞著她,但她似乎還是有著隱隱的寂寞。特別是一九八O年永恆的戀人沙特過世後,波娃進入冗長的生命孤寂,少了密友與戰友,周邊的人又逐漸凋零,一直到一九八六年她過世前的這六年,可說讓波娃深切感受生命的孤寂與死亡的陰影伴隨。
然而雖說如此,波娃一生的自由感情和與沙特的契約式愛情都讓波娃擁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愛情視野,我想站得比別人高的她,定然孤寂更盛,從背後吹向她的俗世寒風也必然襲擊她。走得比時代遠的人,都是注定要孤獨的;看得比自己的愛情還要深的人,都是注定要無依的。自己就是唯一的救贖,一切都是自己,自己也是一切。完整,這是屬於創作者不可被侵犯的領土。
「我渴望寫作。」當波娃與艾格林相處一陣後,她發現她失去了自我時,她強烈渴望寫作。愛情在波娃眼裡是珍貴的,但絕對不是唯一的,也是不能仰靠的。
波娃之所以可以和沙特如此一生相依,最主要的媒介是因為寫作,二者對於寫作的熱中與投入。在寫作的相互提攜上,他們才是完整的一體,也許起初他們曾經因為一些愛意而傾慕,然而未久即是波娃愛沙特勝過於沙特愛波娃,這裡的愛是指男女的私慾之愛,然沙特瞭解自己是個愛情的壞痞子,他體認到和波娃應該建立在互信的自由基礎上之終生透明盟約。就是寫回憶錄時波娃也提及了:「我的生活與沙特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既然他本人想寫自己的生平軼事,那我也無意代勞。……因此,只有在他作為我自身存在的一部分時,我才去提及他。」
然我發現當我讀由沙特執筆的《沙特自傳》時,波娃幾乎不存在他的筆下,他似乎盡可能在避免著什麼似的,很少提及自己一生的情侶,除了他真情流露的書信外。我想就沙特而言,波娃對他更多是志同道合的靈魂伴侶。但對於波娃而言,沙特佔有的位置太重要了,重要到和她的寫作生命連為一體。
有趣的是,在沙特的〈致海狸及其他人的信〉裡才常常出現波娃,且都是先說愛她,之後便是有所索求。像是:我一心一意地愛您,我親愛的沒有享受到妻子權力的小愛人……親愛的,快一點給我寄包裹來,如果您還沒有做的話。我已沒有墨水了(今天用的是最後一管),沒有紙,也沒有書了。
波娃沒有妻子的權力,但卻形同有履行妻子義務之感。
波娃在內裡其實還是很女人的,看她寫給美國情人的《越洋情書》即可見一斑。
波娃需要沙特遠勝於沙特需要波娃?或者該說二者都不能分開。沙特過世時她親侍在旁,波娃甚至不畏傳染想要和他裹被同眠,欲冀偎依永恆情人的最後肌膚體溫,旋即被看見的護士阻止。沙特過世帶給她極大的痛苦,曾以鎮靜劑服用一段時間,最後才超越痛苦,六年後波娃終於和沙特陵寢隔鄰。一個是美,一個是真理,互相可以在黑夜裡對話。
早在波娃寫的《年齡的力量》一書裡,她提及沙特時寫道:「……我知道他永遠不會給我帶來任何不幸,除非他先我而去。」
多大的信任與互持,伴隨這樣的世紀情侶。即便這情早就昇華成堅毅超絕的友誼,也同樣令人欽羨。知音同志遠比愛情難尋,何況這友誼是來自於異性。然沙特一生女人無數,面臨生命將絕的彌留之際,他抓著看護在旁的波娃手腕,閉眼低緩地說著:「我非常愛你,我的小海狸。」然後兩人擁吻,自此沙特像心願已了地陷入昏睡之中,波娃寸步不離地在旁直至沙特的軀體被移走。
這一段無疑是極為感人的。沙特的去世終於隔絕了她,波娃沒有鄉愿地認為,就是她死了也不會使自己和沙特九泉下相會,波娃欣慰地認為他們兩人能夠在漫長的人生歲月裡達到和諧,已是很不錯的事情。
五十年來,這對被世人稱頌的自由情侶從來未曾居住在一起過,即使長期住旅館的時期他們也都是各住一房,且常不同樓層。這種分居的方式,使他們雙方的獨立性產生極大的純粹及完整。他們的愛情不是世俗的,因為沒有柴米油鹽,擺脫家務的勞役使得他們的知識結合更有力量,而不會掉入尋常男女的瑣碎與紛擾。他們唯一的歧見反而常常是因為政治。
「他們共同享用絕對的自由,他們除了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外,沒有任何其他的理由,正是這種相互間的絕對需要才能使他們真誠相待,默契相融。」法國記者曾經如此描述過他們。
他們是一體兩面,或者該說都是另一個自己的分身。也因為如此,他們的愛情往往優先於其他的愛情。波娃曾說:「不論在沙特的生活中還是在我的生活中,第三者從一開始便會感到一種壓倒一切的關係存在,與其他人的關係遠遜於我們自己的關係。因此我們的關係不免也會遭到各式各樣的非議,且我們有時常常不能正確地處理對他人的關係。」
沙特和波娃的關係必須建立在兩個心智成熟且高度完整獨立的個體,這個體的默契與瞭解遠駕於一切,少一方都不可能實踐。波娃也曾經說他們的關係並非適用於他者。我想是因為很多女性至今都還是一種附庸體,需要男人的進入與陪伴;或者說男人也亟需女人的照顧與生育,當此二者是如此時,彼此都無法作自己的主人,反而成為主宰他人者。
不幸的是,很少人指責沙特的自由實踐,卻有許多的男男女女強烈抨擊波娃,當時許多人還無法接受一個女人如此將其全盤的生命投入對愛情對研究,對寫作和對自由的追尋。
在性態度上,波娃雖然不是狂野型,但她的態度卻認為生活中最好同時與幾個男人保持性關係……她不認為性生活應該恪守專一,僅由與一個男人的關係來確定。
這個態度在我看來,是沙特鍛鍊了波娃,出生傳統保守家庭的波娃,眼見沙特四處尋花問柳之後才衍生出來的態度吧,「對於我來說,與沙特的性關係在頭兩三年特別重要,——因正是和他我才發現了性。而後性關係就失去了重要的意義,……它不是本質性的東西。」波娃在回答德國女性主義者愛麗絲.史瓦茲時曾經這樣地回答。


沙特曾經提及的波娃也是智力過人的,「我們相互瞭解,因為彼此格外相似。」除波娃外,沙特並不和他人談論自己的理論與作品,也因為彼此的存在,讓他們兩人去除了浮世創作的孤獨感,「寫作」的共同願望讓他們的關係美好高尚且成了唯一。
這樣的唯一,別人無法參與。美國情人艾格林想要佔有波娃於是成了不可能的痛苦,艾格林索討的愛是一般的愛,是可以生活在一起同床共枕的愛情與婚姻,波娃沒有辦法,因為她無法離開沙特,但她愛艾格林。這對艾格林而言是不解的,他不解且氣怨那個矮小的沙特竟然對波娃的生命遠遠超過於他,作為一個戀人於他是痛苦的,他被嫉妒之火燒得氣憤填膺仍且不解箇中緣由。因為他的創作就是創作,不需要他人。艾格林不解何以波娃定然要有沙特,於是艾格林選擇離去。艾格林畢竟是美國人,語言和文化於他們的溝通也是個阻礙。
然而波娃確實是愛他愛得很痛,在其給艾格林的書信裡,充溢著許多波娃的瑣碎感情與心情碎片。「收到一封信後我接著又等下一封,不斷地等待再見到你。這一念頭使我有些不好受。想念你是悲傷的病,愛你卻溫暖我的心。納爾遜,我多麼愛你。」
在整本西蒙波娃寫給艾格林的《越洋情書》裡,我覺得最好看的段落是艾格林說不再愛波娃了,打算和前妻復合,於是波娃離開芝加哥時內心神傷,加上戰爭的陰影,使她有此一別將是不再相見之感,於是她在下榻紐約時寫的書信是整本書中極感人肺腑的片段:「現在是晚上九點,……我在房間裡喝著你的威士忌給你寫信,但我不能這麼早睡覺。在我的周圍是紐約,在我的後面是我們的夏天。我還要下樓去走,還要夢想,直到沒有知覺。我並不悲哀,也許是暈過去了,離開我自己很遠,很遠,無法相信你曾經離我那麼近。……不,我不相信我們將不再見面。我失去了愛情,這是事實,是痛苦的。但是我沒有失去你。不管怎麼說,你滿足了我,納爾遜,你給我的一切對我多麼珍貴,你也拿不回去給我的一切。……我希望這種溫情、這種友誼永存,永遠存在。……」不過,艾格林並不領情,他曾經回說他給予波娃的東西除了愛之外沒有別的了,言下之意似乎對於昇華成友誼不怎麼感興趣。兩人戀情雖僅維持三年,但波娃在分手後持續和他通信,寫了數百封情書,時間從認識的一九四七年寫到一九六四年,長達十七年的橫越大西洋戀情,可說是糾葛著波娃和艾格林。若不是書信公開,外人實在看不出理性而嚴謹的波娃之內心世界的細膩。書信和日記一般更見真情與實質內容。


朗茲曼則顯然幸運多了,二十七歲時蒙四十四歲的波娃青睞,當時波娃自己也很興奮,原本她很沮喪以為自己已經過了戀愛的季節,未料最猛最年輕的一波浪潮才正要往她身上打,她和朗茲曼共度六年,最後仍無疾而終。六年後的朗茲曼正當三十四歲壯年,想來和波娃交往之後歷練已提高不少,也許也正想往外發展。朗茲曼是幸運的,他是波娃唯一同居過的戀人。
晚年波娃和一個小她三十五歲的女生在一起,這女生名叫西維爾.勒朋,她和西維爾朝夕相見,把她視為閨女。一九六二年,五十四的她當時早已沒有男人,她進入和女性相處的美妙期,她覺得這是一種好運。「她融入我的生活,就像我融入她的生活一樣。我們讀同樣的書,我們一起去看戲,一起出車旅行。」
在《西蒙波娃傳》一書裡,波娃提到女人的友誼佔有她生命極重要的位置,她深深以為女性的友誼充滿愛撫與溫馨,「但我卻從為此產生過特殊的衝動……也許是受了教養的約束,女人不應再單一地被男人慾望所制約。……當今任何一個女人都或多或少地有點同性戀。簡而言之,女人比男人更能激起人的情慾。……她們更嬌麗更溫柔,她們的皮膚讓人看起來舒服。總的來說,她們更富有魅力。」
一個永恆的沙特,一個美國情人艾格林,一個年輕同居男子朗茲曼,一個晚年至死至終的養女兼好友關係的西維爾,這四個人就是西蒙波娃的最重要的情史。三男一女,似乎有點少。一生想要體驗自由與肉體至樂的波娃較之於莒哈絲太少,較之於卡蜜兒又太多。波娃一直都是走中間理性基調,由愛情來看她也是如此,她永遠有個理性邏輯在操作著她的生命經驗,即使她陷入和艾格林的熱戀時,她也無法忘記沙特,或者該說她無法放棄寫作所以終生都離不開沙特。這是非常理性的,在熱戀裡頭的理性使波娃永遠不會瘋狂,也使她無法體驗女同志的肉體經驗。
莒哈絲曾公開多次說她討厭許多女作家,特別是西蒙波娃。莒哈絲討厭西蒙波娃可能是因為她的過於理性與教養吧。也可能因為如此,西蒙波娃的愛情寫起來有點索然,即使她和朗茲曼也沒有太多幽暗曲折可以切入她的傳記,因為她太理性了,就像我覺得西蒙波娃的論述遠比她的小說精彩,看小說還是要看莒哈絲。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禮拜六我偽裝成指導老師跟學生一起去聖約翰
看他們做報告
剛好那天他們校慶
還碰巧遇到我堂妹
嘖嘖
我都忘記我堂妹是聖約翰的小孩了

可是這個禮拜六,是很冷的禮拜六
於是乎
隔天
我發現我原本已經出現的感冒症狀
更為加重了

老天

拜託

不要讓我失聲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岡師捨身救人 鄉民感恩追思

客家電視 更新日期:2009/04/24 20:15

【李新隆/台中新社】

 

79年前在台中縣新社鄉,有位日本籍的老師山岡先生,當時為了搶救6名,被大水受困於河床上的小學生,而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了追思這位捨身為人的勇者,新社鄉各界特別23日,在山岡先生紀念碑前,舉辦一場追思紀念會,來懷念這位偉大的老師。

 

一首〞感恩的心〞,表達了大家對這位,新社鄉永遠的老師,山岡先生的懷念,79年前一場豪雨,造成新社鄉食水嵙溪暴漲,而當時有6名國小的學生,要過橋回家,沒想到竹橋竟被大水給沖斷,導致學生受困在河床上,這時日本籍的山岡老師,奮不顧身跳入溪中搶救學生,但最後還是不敵洪水而喪命,為了追思這位捨身為人的勇者,新社鄉每年都在他殉職日時,舉行追思會。

 

由於他偉大的情操,讓新社鄉民相當感動,為了編寫山岡先生的身世背景,新社鄉民還曾組團前往日本,去拜訪他的家人。小朋友依序獻上白色的玫瑰花,雖然事隔已經79年,不過山岡先生大愛的精神,也永遠留存在新社鄉民的心中。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29年10月1日夜晚,那是一個滿月高掛天空的中秋節。

中國明朝的著名文人張岱和其僕人突然遊興大發,在深夜人靜的金山寺大殿上唱起戲劇,完全不怕吵鬧到這莊嚴肅穆的清修之地。因為張岱毫無所懼,而且不覺有失身份。

這時,距離張岱不遠的歙縣知縣張濤可能正在抱怨這吵鬧的聲音。

張濤所抱怨的喧囂俗聲是來自四通八達的商品經濟,以及放蕩不羈的世俗文化。張濤認為這些東西傷風敗俗、俗不可耐,但他無法理解這些吵鬧聲音正由於他的生活與全球世界連結起來。

再過幾年,千里之外的遙遠國度,一個名叫維梅爾的畫家快要誕生了。

----------------------------------------------------------


上面的故事正好來自於作者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三本著作。

在第一本著作《為權力祈禱》 (Praying for Power: 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中,作者討論了晚明文人崇尚佛教風氣,這股風氣來自於一種時尚與自我文化定位的形成,上面的故事正好來自於作者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三本著作。

在第一本著作《為權力祈禱》 (Praying for Power: 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中,作者討論了晚明文人崇尚佛教風氣,這股風氣來自於一種時尚與自我文化定位的形成,而在第二本著作《縱樂的困惑》(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中,作者以張濤為經,盧立、崔博等歷史上不知名的人物為緯,描繪了晚明社會充滿一種流行長物、品味奢華的糜爛之風,這一物質主義的興起正反映著中國與世界的複雜關係。

而在本書《維梅爾的帽子》(Vermeer's Hat)中,作者在一趟愉快的旅遊中無意間注意到了荷蘭畫家維梅爾。卜正民注意到維梅爾畫中人物的穿著打扮,訴說著新大陸冒險者的壯志雄心;靜物擺飾想像了東西貿易的熱鬧場景,牆上的海圖,手中的陶瓷,作者從維梅爾的畫中感受到了全球化的蛛絲馬跡。他將在本書以數個人物和故事,為讀者交織一個十七世紀的全球圖像,過去與現在歷歷如臨,連結在一起。

----------------------------------------------------------


17世紀是一個充滿戰爭、飢荒和小冰河時期的寒冷時代,故歷史學家以「普遍危機」一詞來表示這個不安的世紀,但17世紀也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

隨著航海技術與地理知識的進步,當葡萄牙人航行經過台灣時,驚嘆「福爾摩沙」 一詞,而西班牙、荷蘭人等先後來到東亞海域、拓墾非洲、殖民新大陸,世界不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封閉環境。

傳統觀念將近代西方歐洲的重要事件,如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等定調為今日世界的基礎,簡言之是一個現代化的進程。而歐洲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領先群雄,故成就今日霸權,主宰全球,現代化理論更成為所有國家民族追尋效法的圭鎳典範,這說法可以從早期韋伯(Max Weber)的新教倫理到華特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中心邊陲世界體系。而近代學者則認為他們站在歐洲路燈下看事物,自然歐洲周圍發生的事件光芒四射,而遠處風景昏暗無光。


因此大約在九零年代,無論中外均有一批學者意欲擺脫西方中心論的種族主義、偏見思考,如Andre Gunder Frank、Janet Abu-Lughod、王國斌(R. Bin Wang)、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等人,都從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全球視野下東西方,建立一個全球世界史觀的新切入點,這使我們在認識近代世界時,應注意到人非孤島,日常生活與周遭文化正在牽一髮動全身。

----------------------------------------------------------

17世紀是一個東西文化的接觸點與分水嶺。

在宗教思想上,這個世紀有第一批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在神州大陸上宣揚基督神性,帶來許多新奇玩意;而中國的官僚制度、深奧思想也深深吸引西方文哲,雙方都在相互認識對方,摸索底細。

在探險貿易上,尚普蘭為了製作帽子的海狸皮,也為了發現前往中國的新航路,在北美新大陸中的叢林荒原中與陌生的原住民溝通、戰爭與貿易,一步步填滿空白地圖的間隙;在民族人種上,韋特佛瑞(Jan Janszoon Weltevree)終身留在高麗,而拉斯科特斯(Adriano de las Cortes)則在中國遭受村民的襲擊,正因為他們完全不同的外貌與膚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其狀必怪,這是「紅毛」、「黑鬼」等種族分殊的起點,更是多民族交流的證明。

煙草成為身分標誌的流行,鬱金香化為貪婪炒作的物品,從中國的內陸小道到歐洲的寬廣海域,而沈船白獅號上的貨物,訴說著海上絲路的貨暢通行,四百年的海底長眠,陶瓷耀眼如昔,無疑見證了時代縮影。

在書末討論〈東方三王來伯利恆之旅〉這幅畫時,作者指出不同人種、文化出身的人結伴同行,走在陰暗的大地,邁向不可知的未來,這正是17世紀的貼切描述。

17世紀全球的接觸交流,使雙方從陌生到熟悉,也讓選擇保守閉關的那一方,迎接下二個世紀的無情,新帝國主義的侵略洗禮。

21世紀的今日,「全球化」不是學院理論,更非政策標語,而與我們息息相關、有著不可避免的密切關係。

----------------------------------------------------------

文章開頭提到的張岱、張濤和維梅爾,這三位相隔千里且可能互不相識的人物,他們卻在同一位作者的筆下使我們知悉,因為他們都身處那個相互交流的時代。

全球化在北美洲開墾的白銀中,文震亨的長物志,也在維梅爾的畫室裡。或許,我們今天拍攝的數位相片、電子郵件,也會成為幾個世紀後證明世界聯繫,最好的史料證明。

歷史正因為如此才令人有趣。願分享給所有的朋友,共享十七世紀的撲朔迷離。


http://blog.xuite.net/tuyu/MIYU/23416155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 接案中心
---------------------------------------

名 稱:美妝品網路論壇話題曝光

總預算:依接案方報價為主

類 別:文字工作者/創作 /行銷企劃

描述案件主軸:

美妝品網路論壇/BBS/聊天室話題曝光

案件執行重點:

1.負責針對女性美妝品在熱門網站/聊天室/bbs/品牌網站等
創造品牌話題,引起網友對品牌的注意

執行目標:

1.能通盤檢視競爭品牌的操作,品牌目前的表現並歸納後續目標方向
2.能規劃並創造合乎品牌切點的推廣話題或活動
3.能主動創造網友人氣
4.能分類掌握友善者/疑問者/反對者等名單資料,並規劃有效且即時
的對應話術等處理方式


注意事項:

1.無經驗免!!

2.必須熟悉美妝品牌市場與各討論區,社群,BBS,聊天室

3.希望長期配合

4.請先提供作品和個人資料

工作方式:可在家或自己工作室接案。
配合方式:論案計酬。
提案方式:以電話,外包網系統提案,mail皆可。ˊ帶





--------------------------------------------------
這種置入性行銷真厲害
但有心的話不會太難找出啦
只是重點是要有空閒


這是個很難相信人的時代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深喉嚨去世 紐時:無他沒法揭發總統違法
中央社╱中央社 2008-12-20 00:07 調整字級: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19日專電)「紐約時報」今天報導,「水門案」中,把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拉下台的「深喉嚨」─費爾特,18日(當地時間)去世於加州,享壽95歲。報導說,沒有他,無法揭發總統非法濫權。

費爾特(W. Mark Felt)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第二號人物,他堪稱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匿名消息來源。

紐時說,費爾特的孫子瓊斯(Rob Jones)證實這項死訊。費爾特去世前住在加州聖羅薩市(Santa Rosa)。

費爾特於2005年對外透露,他就是那位於1970年代初期提供「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華(Bob Woodward),有關水門案(Watergate affair)獨家資料的人。

費爾特在「浮華世界」月刊(Vanity Fair)揭露這段歷史,結束了外界長達30年的臆測。

不過,紐時報導,費爾特未依先前至死不透露身分的約定,突如其來的自白舉動,讓伍德華及當年合力撰寫水門案新聞的同事─柏恩斯坦(Carl Bernstein)有點意外。

事實上,為了保護費爾特,事件發生後36年,一向行事小心的伍德華,直到今年才把柏恩斯坦引見給費爾特。

上個月一個午後,當事者三人終於在費爾特退休後的聖羅薩住處碰頭,談了二個小時。記者形容這是一場家庭團圓聚會。

報導說,費爾特在尼克森下台案,扮演雙重角色。其一是祕密消息提供者,讓媒體持續不斷報導水門案;另外,身為聯邦調查局副局長,他要阻止總統干擾水門案的調查工作。

紐時認為,沒有費爾特,不可能揭發尼克森總統非法監聽、破門盜竊、洗錢等濫權行徑。美國人也許也看不到總統是刑事共謀者,記者可以是文化英雄,而匿名來源也可能是追求真相的要件。

水門案發生尼克森競選連任時,1972年6月18日,民主黨位於華府水門大廈總部遭五人闖入被捕,起初以為是一般行竊,報導此則新聞的「華盛頓郵報」實習記者伍德華和柏恩斯坦,經由「深喉嚨」密告,掀起美國政壇歷來最大違法秘密監聽醜聞,導致尼克森遭到國會彈劾下台,他也是美國第一個自行辭職的總統。

至於「華盛頓郵報」則因揭發此案,奠定了在美國新聞界的地位,伍德華和柏恩斯坦因此得了普立茲獎,在新聞界占有一席之地。伍德華一路升任到華郵副總編輯,柏恩斯坦則轉行當作家。971219。

FoxDelil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